生日:4月3日

兴趣:阅读、音乐、爬山、民俗建筑

参与节目:《故事‧心天空》《午的空间》

 

得救见证:

我出生在一个信三代家庭,爸爸、妈妈因信仰相识、相知、相爱的历程,他们从年轻时服事的心志,那个年代的英雄主义,都深深影响了我。

从小在营会和聚会中建立信仰,我算是比较早熟的小孩,总是混迹在一群大学生、中学生中间,神的道对我有强烈的吸引力。犹记得在一个夏令营里,在虫鸣的夏夜海边,万籁俱寂,我坐着小板凳,挤在第一排听远道而来的牧者讲枯骨复苏,唱《爱是不保留》。一笔一划记在小本子上的字,泪水和烛光中的十字架,群山和树木都动起来了。

随着千禧黄金十年的落幕,我进入大学,远离了爸爸、妈妈,在团契中与上帝慢慢建立“单线”联系。每一次更换地域和环境,这联络的强度都会得到更新。大学接连疫情,五年的时间,我在怀疑的痛苦颓丧中求索,不断求神挪去身上的刺。这个过程很像蝉蜕,也曾经作茧自缚,但感恩从未远离教会,时刻告诫自己我去见的是神,不能因跟人关系的远近而决定去留。在微小的服事中成长,在失败中学习谦卑屈膝,在彼此同行中劝慰同伴也治愈自己。

五年后,神考察我的生命,在我求学的道路上,单单开启了一个窗口。做学生时,梦想做一座桥,连接学术和信仰,发扬汉语基督教学术。却不知,他们(我)查考这经,以为内中有永生。基督就是道路、真理和生命。原来祂更看重如何“我是”,而非如何“我做”。

 

事奉心声:

我的父辈是良友电台和良友圣经学院的忠实听众,但我从没想过有一天能在其中服事。

一个偶然的机会,认识了一位神学院老师。她说,一路求学上来的学生,有时会缺乏生命的历练。来自教育大省的我,理解她说的是“惟有读书高”的完美人生模版。老师的一番话留给我思考的空间。比起做个完美小孩,我更希望在生命中经历神,知行合一,千万不要成为鸣锣响钹。

后来从这位老师那里,我得知了良友电台招聘的消息。入职过程是超常平安和顺利的,我感受到来自上帝纯粹的爱意,也看到一个可以安稳成长的未来。但愿神坚立我,塑造我。若主以为美,能透过声音祝福、陪伴主内外家人们。

家人的支持、以往写作和主持的经验,以及那些痛苦的思考,似乎都在前方为我预备了道路!

我不知明天如何,但知祂不误时误事。
如果祂不加力量,我将没有活在今天的勇气。
罪身全靠主恩存,愿将此心荐轩辕。